关于加强我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9-04-08

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和控制医疗费用支出的“守门人”,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快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对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医联体、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2018年1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对全科医生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

一、我市全科医生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工作,把全科医生培养作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推进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取得较好成效。至2018年2月,全市已有695人注册或加注为全科医生。目前,我市全科医生比例为2.2人/万人口。预计至2018年底,将达到3人/万人口。全市24个镇区全面铺开家庭医生服务,共组建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462个,家庭医生服务签约人数74.6万多人,重点人群签约人数65.92%。

虽然我市逐年加大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全科医生队伍发展的困难。

(一)全科医生待遇偏低,基层岗位吸引力不强。一是工作量大但收入不高,影响全科医生工作积极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除了医疗本职工作外,还需要承担预防保健、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工作任务,但我市社区全科医生平均税前收入约15万/年,低于同区域的综合性医院的医生收入。二是缺乏相应的薪酬激励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用绩效工资激励全科医生开展服务的空间有限,在达到一定收入水平后,全科医生超额工作部分无法得到相应的补偿。在医务人员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影响了全科医生主动承担更多工作的积极性。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工作量未在薪酬中得到充分体现、未让全科医生切实感受到新增工作后薪酬的明显变化,导致其服务动力不足。三是社区全科医生职称的晋升空间就受到一定限制。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触的病种多为常见病和多发病,获得高级别课题的机会较少,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的难度较大,对评职称有一定影响。部分通过转岗培训取得全科医生资格的医生对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表示担忧,不愿意到基层实际从事全科医生工作。

(二)全科医生数量不足,且一定程度存在人才流失现象。近年来我市全科医生队伍的迅速壮大很大程度得益于对基层在岗医生的转岗培训,之后再通过存量转移的方式实现全科医生数量迅速增长的空间不大;虽然很多高校开设了全科医学专业,但医学生的培养周期较长,难解“燃眉之急”。我市缺乏相应的引进人才的政策,在当前我省大力推动建设卫生强省的背景下,各地市对全科医师需求量猛增,优惠倾斜政策频出,但是我市相应的吸引人才的政策迟迟未出台,出现了全科医生流失现象。

(三)缺乏相应的配套支持,全科医生工作难以深入开展。一是上级医院的支持力度不够。随着医改的深入,公立医院“以药养医”机制逐步被破除,但政府补偿机制尚不健全,公立医院需保证一定的医疗服务量来维持发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医院的病源和收入,因此公立医院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支持力度不够。二是医保政策未充分发挥引导患者合理就诊的作用。医保制度改革是撬动“三医”联动医改的“杠杆”,对引导患者分流、培养患者有序就医习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来看,医保报销政策对于引导患者有序就诊的作用还比较有限。三是缺乏相应的经费保障。社区医院的定位是福利性事业单位,实行差额拨款补贴,门诊医保设有包干制度。如果门诊量上升,看病开药多,医保统筹金不够用,超支的部分要由社区医院自己承担,造成社区医院亏损,医生收入下降。我市经济较发达、医疗条件较好的小榄镇,基层社区医院由于看病人数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一定程度出现了医生不敢接诊、不敢开药的情况。

从表面上看,影响全科医生队伍发展的原因包括收入较低、工作条件差、社会地位不高、职业发展前景堪忧等,但其深层次的原因涉及医疗体制、教育体制、社会保障机制与激励机制等方面。

建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对全科医生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到203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国建设需求。为完成该目标,当前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完善各项保障措施。一是尽快出台我市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具体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配套。二是探讨通过加大政府财政补贴,或者大医院派出人员或以资金补贴的方式,加强大医院对基层社区医院的支援力度。三是合理制定区域内纵向医疗联合体医保总额预算支付管理办法,加强服务监督管理,促进医疗卫生机构合理治疗、合理控费,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二)提高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完善全科医生薪酬制度,合理核定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薪酬收入与当地综合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师薪酬水平相衔接,对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进一步加大倾斜力度。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水平正常增长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分配,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费作为家庭医生团队所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组成部分,可用于人员薪酬分配。将服务对象健康状况和居民满意度纳入考核指标,加强签约服务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与家庭医生团队的签约服务收入挂钩,确保签约服务质量。

(三)拓展全科医生职业发展前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临床医师队伍建设中,对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本科学历全科医生,在人员招聘、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等方面,与临床医学、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等对待,落实工资等相关待遇。鼓励经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合格的专科学历全科医生到卫生力量薄弱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对应聘非主城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在人员招聘、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等方面,可按有关规定与临床医学、中医本科学历人员同等对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进一步优化岗位设置方案,健全岗位考核机制,推进岗位聘用能上能下,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四)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全科诊所。落实国家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医疗机构相关规划布局不对全科诊所的设置做出限制,实行市场调节。支持符合条件的全科医生个体或合伙开办全科诊所,为居民就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加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促进全科诊所规范发展。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其参与当地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以及承接政府下达的相关任务,并逐步扩大购买范围;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对具备条件的,可认定为全科医生基层实践基地,承担全科医生培养任务。


相关新闻